新闻中心
中欧体育世界流感日 流感防控要早做准备流感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数据显示,每年流感季节性流行在全球可导致300万~500万例重症病例,29万~65万例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病例。
11月1日是“世界流感日”。《健康报》特别策划了系列专题报道,围绕流感的防控形势与政策、应对策略与经验等话题,对权威专家进行了采访。
“监测数据显示,本周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持续上升,以A(H3N2)亚型为主、B(Victoria)共同流行;北方个别省份流感活动略有上升。全国报告63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
这是中国疾控中心10月26日发布的《2023年第42周第775期中国流感监测周报》中的部分内容。中国疾控中心每周以发布周报和《中国流感流行情况概要》的形式,通报流感疫情监测情况,紧盯全国流感病毒毒株的变异和耐药性情况,第一时间向社会通报“敌情”。
流感监测周报是我国流感防控网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得到极大完善,防控网络越织越密。彭劼指出,传染病防控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底线和保障。在一个完善的流感等传染病监测体系中,“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传染病直报系统是第一道防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发热门诊等要进一步强化公共卫生哨点的作用,及时向疾控部门上报病例,由疾控部门综合分析研判,并将结果反馈给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信息支撑,形成医防融合的闭环。”
传染病的防控不仅要依靠专业人员和专业机构,更需要全社会协同配合。蒋荣猛说:“全民动员、群防群治一直是我国传染病防控的特点和优势。公众要积极提升自身健康素养,掌握防病治病常识;政府和医疗机构要做好健康宣教,开发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产品。”
冯录召告诉记者,传染病防控是全社会的事情,近年来,我国越来越注重部门联动。“卫生健康、教育、民政等部门联动,政府、社区、医疗机构和疾控部门共同参与,发动全社会共同行动,有利于进一步做好流感防控工作。”
2021年12月底,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专门部署加强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下属的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截至今年1月,全国已有90%以上的村委会和居委会都建立了公共卫生委员会。相关部门表示,接下来将推动公共卫生委员会更好发挥作用,在卫生健康部门的支持、指导下,开展传染病和重大疫情防控处置等工作。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有效的措施。202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要求强化疫苗预防接种,做好流感疫苗供应保障,推动重点人群流感疫苗接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中提出2023—2024年度的流感疫苗接种建议,推荐60岁及以上老年人、6月龄至5岁儿童、孕妇、6月龄以下儿童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每年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蒋荣猛指出,疫苗接种不仅能够减少发病,也能够减少个体的住院、重症和死亡风险,压低发病高峰,减轻医疗机构的接诊压力。但对于大规模的人群尤其是高危人群来说,只有达到一定的接种率,才能够真正建立起免疫屏障。
对此,赵晓东指出,目前,流感疫苗在我国属于非免疫规划疫苗,公民知情、自愿接种,接种率仍然比较低。2021—2022年流感流行季,我国流感疫苗接种率仅为2.46%,而在同期,美国、加拿大的疫苗接种率则在40%左右。
2022年,《关于做好2022—2023年流行季流感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从多方面提升疫苗接种率,包括多渠道筹集资金,降低疫苗接种费用;制订适宜的免疫策略和接种方案,特别针对重点和高风险人群优先开展接种,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上述人群实施免费接种;提供规范、便利的接种服务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欧体育,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公立医院不仅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也是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防控和管理的重要力量,在流感防控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冯录召指出中欧体育,在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过程中,应把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探索和明确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该承担的公共卫生职能。“比如,在流感防控中,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除了应该承担常规的监测、报告和诊断治疗等基本职责外,还应积极做好疾病预防和健康宣教工作。只有将广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动员起来,我们的疾病预防控制力量才能更强大。”
今年10月20日中欧体育,国家疾控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责任清单》,从传染病预防控制组织管理要求、传染病监测与信息报告管理、传染病流调与疫情控制、传染病救治防控、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控能力提升等7个方面,对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责进行了明确,推动医疗机构落实传染病预防控制责任。
彭劼认为,医疗机构要充分发挥发热门诊的“哨点”作用,重视药剂部门的服务和保障作用,在流感高发时期储备好药品及病原、核酸检测试剂。同时,医院应细化流感医疗救治工作方案,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建立“流感通道”,合理调配医疗资源,确保医疗秩序平稳,有效为患者实施规范治疗。“一线医务人员应提升公卫意识,不断更新流行病学相关知识,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检测,从而实现及时、精准治疗,避免过度医疗。”彭劼说。
赵晓东则认为,当前急需提升医院应对包括流感暴发在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医院只有在平时不断提升物资和技术能力储备,才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时候随时“顶上去”。“这涉及平急结合和平急转换的问题,医院要建立平急转换和平急结合的机制,让这些‘战时储备’在平时也能利用起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赵晓东说。
扫一扫关注我们